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暑期上映配资买股票,成了不少家长带娃观影的选择。
有些家长是想让孩子看懂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背后鲜活的故事;有些是孩子看过马伯庸同名小说,想看看文字搬上银幕的效果;当然也有些家长是想让孩子感受李善德一路突破困境的智慧、百折不挠的精神……
△《长安的荔枝》电影镜头
但孩子的关注点与大人不同,他们好奇的是:什么是荔枝煎?好吃吗?荔枝为啥那么容易坏?耗费那么大,为什么不在长安种荔枝呢?杨贵妃同款荔枝,是现在的哪个品种?……
这些,《少年行》都为孩子考虑到了。为此,我们专门派了一位“荔枝使”,亲自探访岭南荔枝。荔枝的背后,是丰富有趣的人文地理知识。这位“荔枝使”,能否一文讲清呢?我们先来一睹为快!
01
荔枝煎 VS 荔枝鲜
展开剩余90%荔枝到底有多少种吃法?
《长安的荔枝》里,李善德接下荔枝使的差事,是因为看到文牒上写的是“采办特贡荔枝煎十斤”,以为不难。后来,文牒上“煎”的贴黄掉了,才看清上面写的是“荔枝鲜”。一字之差,开启了李善德运送荔枝的“漫漫长途”。
荔枝鲜,顾名思义是鲜荔枝。那荔枝煎是什么呢?这是很多孩子在观影时会好奇的地方。
▶ 带孩子长见识
宋朝人蔡襄在其所著《荔枝谱》中,记录了古人食用荔枝的三种方法:白晒法、红盐法和蜜煎法。白晒法是将荔枝晾晒成干。红盐法是用盐、梅子和扶桑花腌制。蜜煎法最复杂,先将果肉榨汁,再加蜂蜜,用小火慢熬,晒干后用蜂蜡密封。古代皇宫的“荔枝煎”,便是如此制成。
▶ 满足孩子好奇心
荔枝还有哪些“豪横”的吃法?
《长安的荔枝》里,阿僮和族人每年在荔枝酒开坛时,都要举行祭拜仪式。酿酒,也是古人吃荔枝的一种方法。而现代人吃荔枝则“豪横”得多。
● 广东人喜欢盐水泡荔枝,甜中带咸。
● 荔枝蘸酱油也很常见,一口皱眉,二口上头,三口停不下来。
● 荔枝还可入菜,煲鸡汤、炒虾仁、炖排骨等。
● 荔枝壳泡水喝,清爽解暑。荔枝木燃烧无烟,适合用来烤烧鸡、鹅。
● 还有各种荔枝制品,荔枝罐头、荔枝咖啡、荔枝果酱、荔枝珍珠粉圆……
这些荔枝的吃法,你尝试过几种?
02
一日色变,二日香变,三日味变。
离开枝头,荔枝就开始“自杀”。
荔枝咋保鲜?“你别摘下来啊!”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阿僮俏皮的回答为荔枝的成功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方法。荔枝最初叫“离支”,离枝易腐,保鲜是一大难题。即便到现在,北方也很难吃到最新鲜的荔枝。因为,荔枝一离开枝头,就开始“自杀”。
▶ 带孩子长见识
●荔枝的“呼吸”强度是苹果和梨的4倍,这意味着,荔枝果肉中的糖类等营养物质会被迅速消耗,两三天就会变味、腐烂。
●荔枝还有个“坏毛病”——释放乙烯。这是一种带甜味的无色气体,也是天然催熟剂,可以把青果催熟,也可以把熟果催败。
●荔枝的果皮薄且多空隙,无法阻止水分流失。果皮失水还会引发氧化反应。
看过《少年行》009期的小伙伴,应该对会“呼吸”的水果不陌生。广西百色芒果的文章里,为孩子普及过芒果身上有趣的生物学现象——呼吸跃变。只不过,荔枝的“呼吸”强度更高。
▶ 满足孩子好奇心
李善德在《长安的荔枝》里上演了大唐版的“生鲜速递”,留枝干、双层瓮、放冰块、陆路水路相结合、利用当时的官府驿站,能用的方法全部用上了,全程历时11天。
唐朝要11天,很多孩子好奇的是:现在我们吃上的鲜荔枝,运过来要多久呢?
●鲜荔枝到站后,会先洗个“冰水澡”去热锁鲜,最快1小时完成分拣、打包。省内短途运输,简单装筐即可;省外城市,专用包装加冰袋,快的24小时可达;出口国外,则送入冷库,保鲜二十来天不成问题。
●还有“冻眠荔枝”黑科技,让鲜荔枝在-196℃的液氮中瞬间冷冻,进入“冬眠”状态,最长保鲜期达18个月。
●现在不仅有“荔枝高速”,还有“专机”。坐上专机的荔枝,从广州、湛江等地出发,最快36小时可摆上外国超市货架。
03
早熟的三月红,4月份就能吃到。
荔枝究竟有多少个品种?
《长安的荔枝》里,李善德为了试验可行性,最开始用的是荔枝早熟的品种“三月红”。这个品种,通常4月份就能吃到。
现在市面上,孩子常吃到的品种还有:白糖罂、妃子笑、糯米糍、桂味……细心的孩子会发现,这些荔枝上市时间不同,外表、味道、果核也都不同。
你们知道荔枝到底有多少个品种吗?
▶ 带孩子长见识
市面上我们常见的荔枝,只有三四十种。而我国记录的荔枝品种有600多个,广东约占一半。走进广东茂名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,还能看到很多“少数派”荔枝,如紫荔、鹅蛋荔、禾虾串、黄皮荔等。这里收集着全球700多个荔枝品种,是选育荔枝新品种的“基因库”。
▶ 满足孩子好奇心
孩子可能会好奇:700多个荔枝品种,我们能吃到吗?
荔枝季去广东,荔枝多到吃不过来。但很多荔枝,只在特定区域出产,能否吃到还要靠缘分。
比如广州增城区的挂绿,因果皮上有道绿线而得名,年产量不足万斤。其母树上的一颗荔枝,2002年拍出55.5万元的高价,足够当时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。
04
算了一笔“荔枝账”
吃颗荔枝的花费
能买100套房
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电影的最后,李善德满头白发、因日夜奔波而通红的眼睛,深深嵌入观众的心中。这背后的山高路远、人死马亡、花费巨大,怎么才能让孩子有更加具象的感知呢?
▶ 带孩子长见识
对数字比较敏感的孩子,大概会记得开篇李善德在长安置办的新房花费是三百贯。而最后,李善德跟杨国忠算了一笔账:“本次荔枝转运,总计花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。”照此计算,荔枝运费够在长安买100套房。这个数字,会比任何概念都更能撬动孩子对这耗费的感知。
▶ 满足孩子好奇心
耗费如此巨大,为什么不在长安种植荔枝呢?
还真有人干过。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,带回百余株荔枝树。他在长安建起扶荔宫,派专人悉心照料。可惜没成功,一堆人还为此掉了脑袋。
荔枝是亚热带水果,喜高温多湿环境,影响其分布和成熟期的主导因素是温度。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,隋唐时的中国处于温暖期,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℃左右。当时的长安气候温暖湿润,与亚热带暖润气候环境较接近。不过,这对荔枝来说,还是有点儿冷。
今天,我国荔枝树主要生长在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、福建等气候温湿的地方,最北界到达四川泸州、宜宾等地。这条分布荔枝的纬度带,自东向西蜿蜒伸展,甜蜜着整个中国的夏天。
通过这篇文章,孩子们还可以了解到——
● 杨贵妃爱吃的荔枝,来自岭南还是巴蜀?
● 荔枝作为中国本土植物,起源于哪个省?
● 迄今最古老的荔枝树,多大年纪了?在哪里可以看到它?
●为什么今年的荔枝比往年多,还便宜?
●苏轼说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,而广东人常说“一啖荔枝三把火”,荔枝多吃会得“荔枝病”?
●荔枝季想亲自去尝尝“长安同款荔枝”,有啥实地攻略?
本期精彩还有——
【中杯文章】
●《买好看?买好玩?买情绪价值?》,跟着Labubu进入东莞潮玩世界。
●《来一碗“调和”?米、面、肉都有了!》,走进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。
●《吃玉米、信玉米神还把头夹成“玉米”》,到郑州玛雅文明大展,看神秘玛雅人的奇特审美。
●《嘘!小声点。不然珍珠会吓变形》,了解德清珍珠的故事。
【特约专栏】
寻色 > 《百虫仓》
未来目的地 > 《如果安第斯有马》
很久很久以前 > 《镇墓怪兽找不同》
路边的植物朋友 > 《芒果种子脾气怪》
海洋居民生存指南 > 《北冰洋悬崖上偷鸟蛋》
星球雕刻师 > 《试剑石的秘密》
【主笔专栏】
课本成语行 > 《诸葛亮认证过的“三顾茅庐”》
有位厕评家 > 《擦屁股有学问》
动物园里的明星们 > 《厚脸皮的小熊猫》
排队吃果果 > 《哈密瓜为什么叫“哈密”瓜?》
奇怪的食物 > 《凉拌蚂蚁》
礼物猎人 > 《乌鲁木齐伴手礼不完全攻略》
少年行
《少年行》由《阳光少年报》出品,是国内少见的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,读者是8岁+少年及其父母。每期杂志,孩子能收获8万多字的高品质人文地理知识积累,全年12期阅读积累可达百万字。
聚焦人文地理内容方向,覆盖全学科素养,专门为青少年创作,《少年行》用有价值的阅读带孩子和世界见面,帮助孩子建立对复杂世界的多维认知。
在脚步暂时不能抵达的时候,孩子可以通过《少年行》“纸上旅行”,深度了解和认识世界。
陌生的街道、不同的乡音、深厚的文化、新奇的食物、从未见过的动植物……点燃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每读一篇文章,就相当于一次深度旅行,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实、更精彩。
世界很大,先用阅读抵达吧!
统筹 | 巫晓
文案策划 | 陈琼
文字校对 | 崔岩
图片来源 | 《少年行》杂志、电影画面、AI生成配资买股票
发布于: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可查配资实盘公司_实盘10倍杠杆平台_正规的实盘配资平台观点